花开有期,风过留痕。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,似乎都是带着某种使命而来的。
活着,做自己所能做到的,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事情。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!
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身负使命的作家,一个善长驾驭文字的文学创作者!
初识王老师,是在2014年10月的一次文化活动中,身为长安作家协会的主席,他平易近人,招呼着现场的每一个人,并和大家一起在地垫上席地而坐。作为那次文化活动的主讲人。王老师从诗词歌赋到名将大儒。从圣唐遗风到东西方文化差异……幽默风趣,侃侃而谈。一直面带微笑,露着右嘴角那个酒窝,又显得那么和蔼可亲。他知识面宽泛,思维活跃,独特的视角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!
2015年年关将至,在《学子读写》报执行主编王智魁老师的引荐下,我有幸再次走近他,倾听、感受他的流金岁月,赞叹、钦佩他的铁骨柔肠……
激流勇进
上世纪70年代,陕西关中农村响应上级号召,平调劳力,组织大会战,兴修水利。一个17岁的青葱少年,在如火如荼的工地上干活时,生龙活虎,矫捷卖力,休息时又爱读书、看报,还常常在小黑板上写几句顺口溜或者编几句打油诗……这令他在数百名劳动者之中脱颖而出,被公社干部抽调去做宣传工作。此后,署名王渊平的通讯稿件,就常常在工地大喇叭的播音中回荡,飘散着,他的才气也随之显露无遗!
半年后,抽调时间到了,恰好某杂志社需要一名编辑,他欣然前往,又如愿被聘用了。
在杂志社工作的这段时间里,他跟随前辈们学习审稿,编撰……每天审阅大量的来稿信件,不同的作者,不同的写作手法和视角,也让他眼界大开,受益匪浅。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,他更加如饥似渴的读书、学习。就在他没日没夜的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时。他得到了乡镇公开招聘干部的消息,被大家鼓动着也报了名,几百人应考,他名列榜首。从此就做了一名乡镇干部,在自己的人生里程碑上,他又续写了新的篇章!
此后,王老师在基层乡镇工作了20余年,曾任文化专干、乡镇长,达13年之久。从1985年他开始业余文学创作。发表诗歌、散文、小说三百余篇(首)。
正是他怀揣着一颗悲悯多思,良善的心灵,和他丰富而艰苦的生活经历,还有在农村劳作过程中的切身体会,劳苦大众生存之艰辛和对现实的困惑,让他更能理解和体谅他们。
在他执政期间,有了问题和争议,他总能设身处地的为民众所思所虑,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,一次次的为他们化解矛盾,解决争端……十几年间,他深受众多普通民众的爱戴和拥护。调任之时,大家难舍难分的场景想来很是让他感动。
十几年里,那些曾经发生过的,生动感人的事件,愚昧无知的悲哀,糊涂固执的尴尬……这些林林总总,还总是浮现在他的脑海中,挥之不去……
生活就是认识自己,懂得自己的价值。他愿意给自己身上架一座天平,在上面衡量世间的善与恶。愿意用真实的笔触,朴实的感情,再现那个时期民众真实的生活写照和乡镇的基本状态。愿意为他们发出自己的呼声和诉求!
正是他这种贴近民众,自然真实的感情流露,不畏世俗的铁骨柔肠再一次的成就了他的长篇小说《乡镇干部》、《乡村干部》等书籍。这几部书籍面世后,均在社会各界受到了一致好评!
精神突围
然而,鲜花和掌声并没有让他冲昏头脑。生活的历练,知识的累积却让他常常陷入沉思。
面对巍峨延绵的默默大山,面对浩瀚宽广的汹涌大海。人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狭小。王老师扪心自问:“多年以来,自己一直孜孜以求的文学,面对如此大的参照系,它的作用究竟是些什么?就只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关照吗?而人本,人性,人的精神解放,这个才是文学最本质的使命特征。但是我们这个时代,对于心灵世界的追寻?和前人相比,究竟做了多少?”
近几年来,王老师通读各类书籍,在探索理解中他发现,所有的知识都是通透的,无论哲学,宗教,社科……等等,它们均能产生共鸣,那么,要打开那道门的一把钥匙,就是——“人性”!
从古到今,人性是永远不变的,人性之中,都有最柔软,最薄弱的地方,都有其美的和善的部分。它可以成为魔鬼也可以成为天使!一个成功的文学创造者,必然是有着慈悲心和悲悯情怀的。作家是要从人性的角度上表达出民众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哀怨、困惑和荒诞……是要发掘人性,理解人性,感召人性,升华人性的。那么就要摆脱精神枷锁,越过精神障碍,捕捉普通民众时下的成长、生活整个过程中的一些痛点。让艺术思想价值得以体现! 而不是一些虚无的假,大,空。这样表演成分太大的作秀,是蒙骗不了民众的!他一直很欣赏罗素的一段话:“创造者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”。
那么,一个作家,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,普通民众才是你最大的背景和靠山。
在当下社会,我们的民众到底需要些什么?文学究竟应该承载什么?
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于当下现实生活,有所认知,有所反思,从而突破精神桎梏,时代枷锁,做一个有思考,有思想,有智慧的文学创作者!
峥嵘尽显
唐代诗人杜甫,流传于世3000多首诗词,核心的几百首中,诗人用饱满的激情,把民众生存现状,把人性之千姿百态,百分之百的倾注于诗意,诗情,草,木,竹,石皆可为剑。至今读来翻江倒海,似乎能把人掀翻在地!
正是诗词那种博大和热情,怀柔与自由的文学题材,让王老师感觉更适合他,更能凸显他的所感所悟和思想内涵。也是他对文学的一种理想的表达方式!
王老师说:“是诗歌成就了他,创造一首诗,给他带来愉悦,带来幸福,所有伤痛全都被淡化。”
近几年来,他多以写诗为主,几乎每天都写,用一颗拳拳赤子心,饱含着对苍生大众百分之百的深情,写家国情怀,也写儿女情长,有景致抒情,也有真情流露……
去年八月塘沽灾难时,他写下的《祈祷》“在灾害面前,一切表演都是矫情,人祸也许是根,却都在火光和泥泞中沉沦……”
最近,他的《春的眷顾》。“心的沉重,要有雪片的轻快。天地可以笼统,人还是不能混沌……”还有 《把地球交给孩子》,“把地球交给孩子,河流目光清澈,鱼翔龟潜。天空没有雾霾,鸟飞蜂还。地面没有毒气,食物不含毒素……”
这一句句看似平淡,实则耐人寻味的语句,无不发人深思。那沉痛的悲哀,那悲悯的呐喊,那殷切的期盼,皆发自肺腑,直逼人灵魂深处!
如今物质生活极其丰富,有理由的自私也更趋普遍。而冷漠则驾驭了人心。道德底线被一次次触底,我们的民族迫切需要理性来帮助梳理,需要更缜密的思索来质疑、追问和寻找……随着全球“斯德哥尔摩综合症”的悄悄的蔓延,我们的一些文人也失去了方向,不再是虔诚的做文。那么我们的普通民众逐渐会失去人文情怀,进而思辨能力衰退。跪着虽不会跌倒,但是,是有可能被践踏的!
世间每一种存在都是一种恩赐,要用爱和悲悯对待每一个经过的生命。而一个有良知的作家,是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,做一个特立独行,有思想的文学创造者。
他不愿负使命而随波逐流,他愿意用自己的余生发出声声呐喊!哪怕是对那些装睡的人!
年近花甲,在写作上,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写多久,亦不知能走多远,对此没有过多奢望,只求尽心而为。无论生命如何繁华或虚无,他都要虔诚、满含悲悯。他不能眼看着我们的民族气节惨遭凌辱,我们先人的贵族精神流失殆尽!
他说,丘吉尔有句名言:“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,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。”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说:“自由地表达,才是我的祖国……”做为一个诗人是要用生命对待这个世界的,不容有丝毫的矫饰和伪情 !他愿意抛却世俗,决绝的用我笔写我心!
因为,他没有忘记那个为了自己的错误给别人下跪的娘,不敢给娘丢人!
给你说你走后我们的一切事情,
过的无论咋样,从来没忘记你。
没敢给你丟人,没有扔过书本。
教书教子工作劳动还有对亲待友,
都传递着你的那份老实那份善良。
想的是他人的好,堂堂正正做人。
......
是娘把他跪成了一辈子不弯的男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