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行知教育思想解读(君子如兰)

君子如兰
来源: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
  在南京北郊的劳山脚下,有一座陵墓,陵墓正面刻写:“陶行知先生之墓”,横额上刻写着陶行知先生手书“爱满天下”,坊柱上刻写着郭沫若先生撰写的挽联:

  

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

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

  


 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诗人。他最早注意乡村教育问题,1927年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,后改为晓庄学校。主张社会即学校,生活即教育,教、学、做合一。他宣传抗日救国主张,发动华侨捐款兴国。1946年在上海逝世,遗嘱归葬南京晓庄。

  

  他也是著名的民主斗士。抗战胜利后,他反对内战,面临生命危险,但依然走在斗争的前列。李公仆、闻一多被暗杀后,他的名字被放在暗杀的第三位。


  

  毛泽东为他题词: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”。周恩来称赞他是“党外的布尔什维克”。郭沫若先生的对联,精辟地概括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真谛。

  

  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”,这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。

  

  求真,是求真实,求真理。教育者,应该使受教育者成为勇于面对真实,追求真实,探索真理,实践真理的人。那么,教育者首先应该是真实的追求者,真理的追求者。而不是被假象所蒙蔽,而不是面对虚伪谬误而随从。教育者的人格,应该比普通的人们高尚,这是教育工作的性质决定的,也是全社会的希望需要。

  

  “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,这又道出了受教育者根本目标。

  

  “学做真人”,什么是真人?真正的人,有益于社会的人,有益于他人的人,有益于自己的人。一个人无论学多少年,学多少知识,掌握多少本领,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格的成功。这成功,就是实现真人。


  

  陶行知先生所有教育活动,其根本目的都是教学生“求真”,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。

  

  当今,在广大的老师们艰辛劳动的中,似乎育人方面有些偏差。教育变成了教学,教学变成了为升学而学。教育的片面,离育人越来越远。解读这幅对联,应该给教育者一个警示:高尚的品德,高超的教育技巧,对于教育者,是何等重要。只有这样,才能实现“求真”,才能育出“真人”。

  

  陶行知先生人格崇高,教育成果丰硕,给后来人提供了可贵的经验。他的教育实践,影响是深远的。他有一幅对联:

  

捧着一颗心来

不带半根草去

  

  这正是他一生奉献的写照,也是他执著教育实践的宣言。



阅读675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