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:看话剧白鹿原,悼作者陈忠实(董健)

董健
来源: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
  2016年5月6日晚,我与姐姐董秦,姐夫马允直和外甥马丁在西安人民剧院,观看了大型话剧白鹿原。除我从小看过水浒,三国演义外,我习惯看纪实性著作,尽管对陈忠实先生很敬重,但我未看过小说白鹿原。



  话剧7时半开场,我提前就位,先看剧照,以便能把戏看明白。剧照写的细,我看了两遍,还是没看明白,眼看戏将开,心里着急,赶紧请教我姐夫,我姐夫虽是学工出身,但爱好文学,博学多才,他将小说白鹿原已看两遍,我说,你赶紧给我介绍一下白鹿原,不然我看戏不明白,对不起陈忠实。我姐夫当下用简洁明了的方法介绍了白鹿原的时代背景,介绍了几位主线人物的情况和结局,我感觉我姐夫的介绍比剧照还说的明白。不容我细问,戏便开锣了。



  幸亏有这"急补",我大致才将戏看明白了七成,看到戏结尾刚解放,已到新社会,我问我姐夫陈忠实咋没写土改,我姐夫说,这咋写,只能写到这收笔,要是写了土改,这书当时就出不了版。当晚的演出应该说演员是投入的,是卖力的,演出总体是成功的,尽管对一些台词让人感觉还有扬共贬国政治色彩,但总比那些纯为政治服务而颠倒历史的文学作品要进步和客观多了。陈忠实的白鹿原完成于1991年,从时代背景来分析,在那个年代敢写民国为背景的这段故事,已需极大勇气了,我心中不由自主对陈忠实先生再次产生敬佩。写历史故事难免受时代的局限,实践证明跟风的作品是短命的,忠于历史的作品才是长命的,同人不同命,不同时代的作者,命运不同的太多了,假如时光倒流到1957年,就凭这白鹿原,陈忠实轻则打成右派,重则不諶设想。说作者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演变有关,今天大家赞美白鹿原,纪念陈忠实,也要庆幸这个时代,尽管这个时代还有美中不足之处,但对于经历过上世纪五十,六十,七十年代的过来人来说,今天的时代是来之不易,是要珍惜的。



  戏完,我与姐姐和姐夫在白鹿原剧照前留了影,外甥马丁拿着手机拍照,他提醒我,舅,你平常照像爱笑,赶紧笑,我要照了,但我始终笑不出来。


阅读606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