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站在城市的天桥上,注视着劳劳碌碌的来往人群,不论相识与陌生,富贵与贫穷,不管是吆喝的小摊、跪着的乞丐,还是西装革履提包行走的职业者,俯视而观没有高大只有卑微,匆忙的众生都如蚂蚁一样渺小。想起人生多少故人已逝,顿觉一丝平凡凄凉而来,即使鲜活生存者,薄弱的小生命是注定遭受欺辱和折磨的,在悲意中驱使珍惜很多,又丢弃很多......
记得童年,买来玩具几乎是苍白的。捡拾起一根丢弃的木棍,在手中挥舞并喃喃自语中视为行走“江湖”的宝剑;一株秸秆稍微改观添插竹枝,在臆想中就成了横扫诸多不平的机枪;骑上扫帚,曾是虚幻奔跑的快马。叠折的纸鸢,常常带着梦想在天空起飞盘旋,又近距离的回落;连“沙包”“毽子”“弹弓”曾经也是奢侈的向往品。所以经常一个人在对门槐树下发呆,蹲伏于土地,长时间观看奔走猎食的蚂蚁们,每当阴雨前他们如部队拉练一样壮观。痴迷于它们黑压压排兵列阵酣战的景观,战斗过后蚁尸狼藉的惨状更让人困惑,实在难以理解这些弱小之物战斗的意义何在。常也会有意的“搬迁”移动他们、挪动扛运的食物,有时候会恶作剧的玩起“水漫蚁巢”,设置障碍改变其方向给些命运捉弄!
幼小弱体的生命,最容易受到欺辱和无端的凌乱。我们轻易不敢骑一只驯服的虎,不只是怕“骑虎难下”;我们胆大不敢接近有病的狼,担心狼心的疯狂;或许不敢轻易招惹蹲卧的小狗,狂犬病听起来都寒心;连丑陋的蛤蟆也在路上让道绕行。即使在秋天到处乱跳的蟋蟀,也只会抖落和防备。但会毫不害怕的欺负弱小的蚂蚁。因为蚂蚁比蜜蜂顺从,不会蜇刺;因为它比蜈蚣善良,没有毒性;因为它比螃蟹温顺,不会夹攻;因为它比跳蚤好抓,不会附身心痒。
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越来越胆小。有时候觉得曾经的“动物凶猛”般不可思议,想不起怎么就巧妙回旋到现在。当认识的世界越变越大,当接触的人群越来越多,自己渐渐视乎也成了小小的蚂蚁,遭人践踏,被人捉弄,脚步和命运也迷失中错乱。反而多了善意,更关注弱小的群体,对蠕蠕而动的生灵心生戚戚之情。会把在冬天昏迷的壁虎送到窗台上,会开窗放出偶闯入的狂妄马蜂,尤其对小猫小狗都有了可爱之情。脾气越来越小,牢骚话语越来越少,更容易听从,更容易与人合作。
看过一篇文章,写到唐诗宋词中有一个常用之典叫“蚁磨”,出自《晋书·天文志》,是论及天体运转的一个比喻:蚂蚁行走于磨台之上,磨左转,蚂蚁欲右行,可磨的力量大,运转速度快,而蚂蚁力弱,几经挣扎,不得不放弃努力,随磨左向旋转。这是人生无奈境遇的一个多么逼真的写照啊!人生于世常为社会的洪流卷裹,有时是多么的身不由己啊,不得不与世俯仰,不得不随波逐流。有时被拥至峰顶,有时跌于谷地。社会固然有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而后叱咤风云、定鼎天下的英雄,可他们也不过是顺应了历史前进的潮流,准确地把握了时机而已。否则任个人之力之才如何大,若逆流而行,必如韩愈《调张籍》诗中所言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”。最终落得个螳臂当车,身殒成泥的悲剧。
几年前在笔记本写下:“挺立是一种坚强,弯曲是一种艺术,孤独是一种境界,团结是一种雄壮”。可是,真正做到又觉得遥遥不及,甚至连点滴的坚持都不容易。人生在世,总在苦苦追求,不能没有理想,否之就成了行尸走肉。又不能负重,在超载重负之下,没有闲适,没有愉悦,只有无尽的烦恼与痛苦。所以总是在无常中顿悟,在悔意后立志,在奋进中又松懈下来。甚至,忙碌中改变行程,迷失了自我。我们忙乱的脚步,到底在追求什么?是攀比?是追逐?是面子的问题?还是信仰和价值呢?
一位笔耕者在博客里这样写道:人生在世,以我观外,“吾心即宇宙”,吾存世界存,吾亡世界亡。以外观我,吾躯我命,细微若蚁。以我观外,容易让人妄自尊大,遭遇挫折,又不免一蹶不振,自怨自艾。这时的以外观我就是一剂清心药。苏轼一生数遭贬谪,又一次遭贬海南时,落落寡欢,心情抑郁,到海边,面对浩瀚大海,恍然有所得。他在《儋耳书》中写道:“覆盆水于地,芥浮于水,蚁附于芥,茫然不知所济。少然水涸,蚁即径去,见其类,出涕曰:几不与子相见,岂知俯仰之间,有方轨八大之路乎?念此可以一笑。”人生本已如蚁,人生之忧喜之兴衰之荣辱又何足挂怀不释呢?
蚁如人生!流动在忙碌人群中,我们每人就像一只蚂蚁,因为渺小别人无暇多顾,多一只不多,少一只不少。因为渺小,有着各自的方向和快乐。因为渺小,快乐着自己的快乐,痛苦着自己的心思。应该学习蚂蚁,从不放弃巨大目标,善于团结众力,平凡而忙忙碌碌在每一天。即使前途,充满了障碍,经历着诸多不平,在无奈中或许上爬,或许绕行,从不轻易放弃生活,一直在琐碎中坚持努力......
宇宙之内,地球之上,大千世界中,人生的很多事情有着不可预测,自身无法把握的幸与不幸。出生无法选择,历史环境无法更改,政策机遇时有不同。物质的堆积变化,理想和现实发生着质变。坚强和圆滑、争取和放弃、珍惜和浪费、记忆和忘却、顺从和抵抗,离开环境无法说清孰轻孰重?以心为点,以生活为线,以工作为面,四周辐射般的利益扩展、纠葛,所选择的亲疏分类、靠近截取,往往朴素中忽略了公理?人行走在世界,就如蚂蚁,只凭执着也能疯出一片天地,恒心专业也能叠起卓越,也许几十年奋斗,不如一日之悟。也许当明白了人情事理,已经耗尽勇气与体力,我们常会想到在原先的那个十字路口,闲暇只能幻想很多......花有季节,时不待人,太多时候只能像蚂蚁一样茫然向前走!
蚂蚁虽是弱小的,其团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。《韩非子》言:“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”。贾谊《吊屈原赋》有句:“横江湖之鳝鲸兮,固将制于蝼蚁”。蚂蚁群体的力量更是可怕的,任广厦万间也会啃蚀坍塌。人亦如此,古代百姓常被称为“蚁民”,足见其无足轻重的生存状态。人的个体价值往往淹没于群体之中,消融无痕。但是人类群体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然与社会的面貌,每一个人又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人人又是不可忽视的。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“一辈出英雄,下一辈出什么?”谁也无法预料,明天的未来。没有永远幸运的人,也没有永远沉默的家庭和民族。当红花艳尽,绿叶呈祥,还是灿烂好时空呀!
人生如蚁,在今个性化的时代特征和生活低潮而囧热氛围里,格外需要一种坚守,一种自悟,一种勤奋,一种自知渺小而快乐的心情!